您好,欢迎访问聚隆化工官网!
+86-0533-8299008 13280657534

联系我们

淄博聚隆高分子吸水树脂化工有限公司
邮箱:257772850@qq.com
电话:+86-0533-8299008 13280657534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发区工业园16号 在线咨询

行业新闻

考察双氧水协同生化法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效果

发布日期:2020-05-20 15:20 浏览次数:

考察双氧水协同生化法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效果

  纺织印染行业是重要的 民生产业,但同时又是典型的 重污染行业,其主要污染物为印染废水,其中包含大量难降解的 有机物、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碱、有机卤化物等,可生化性差,并且近年来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 技术创新,新型合成染料和助剂被大量应用,从而使得印染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传统单一的 生化法很难适应当前需要。物化法可以快速高效降解多种生化法难以降解的 污染物,但其相对高昂的 处理成本降低了其单独应用的 可行性,而将物化法与生化法进行恰当的 工艺组合是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的 热点之一。
  双氧水(aquae hydrogenii dioxidi)是一种常用的 高级氧化剂,一般情况下对微生物活性有破坏作用,通常是将其与铁盐等催化剂组合,作为单独的 物化处理单元,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芬顿、光助芬顿、电芬顿以及UV/H2O2等工艺在内的 高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 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本实验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 尝试,研究双氧水协同生化法的 工艺对印染废水的 处理效果,前期工作已证明(zhèng míng)在严格控制双氧水投加浓度和投加速度等参数的 条件下,该工艺可以有效强化模拟印染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 处理效果,且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协同体系的 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微生物是生化反应的 主体,其中的 优势菌群在生化系统运行的 不同阶段均起到重要的 作用,因此对生化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特征的 评估也显得尤为必要。此前研究表明,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取决于生化处理系统中多种因素的 驱动作用,相应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 变化也会影响生化反应器的 性能,但目前针对物化法和生化法组合工艺的 研究中,深入分析物化药剂的 投加对于微生物菌群结构直接影响的 报道还较少。
  本实验在前期工作的 基础上,考察双氧水协同生化法对实际印染废水的 处理效果,并比较了双氧水协同生化处理体系与完全生化处理体系的 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以期为双氧水协同生化法的 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废水水质及接种污泥
  本实验前期污泥培养及驯化所用的 废水有2种,培养初期先采用模拟印染废水,之后再逐步替换成实际废水。其中模拟废水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葡萄糖、淀粉、碳酸铵、磷酸二氢(Hydrogen)钾、染料活性黑5,主要水质参数为:COD 800 mg·L−1,氨氮10 mg·L−1, 色度约400 倍,pH 8.5。
  所用的 实际印染废水取自广州市某针织印染企业调节池。该废水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多种纤维杂质、碱、染料及助剂等,综合水质如下:COD 400~700 mg·L−1,氨氮 5~20 mg·L−1,色度 300 倍左右,pH 8.0~9.0,水温约45 °C,本实验进水前先冷却至常温。
  所用双氧水为市售质量浓度为30%的 双氧水溶液,使用前先稀释至合适浓度。本实验室中投加的 双氧水浓度参考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为3 mL·L−1。
  接种污泥取自广州市某市政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先静置2 h浓缩,取下层浓缩污泥空曝3 d,消耗掉污泥中残余有机物,之后将污泥浓度调节至约10 000 mg·L−1,备用。
  1.2 实验装置
  本研究在2套结构相同的 装置中对照完成,单套系统的 结构如图1所示。主体包括蓄水槽、水解酸化反应器、接触氧化反应器、曝气系统、进出水蠕动泵。其中2个圆柱形反应器为有机玻璃材质,内径均为10 cm,高度380 cm,有效容积为3 L,外层包裹2.5 cm厚水浴保温层,每个反应器中均悬挂相同数量的 组合填料作为污泥载体。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1.3 实验方法与流程
  1.3.1 污泥培养与驯化步骤
  1)制备4 串相同的 组合填料,分别固定在2#系统的 水解酸化反应器,2#系统的 接触氧化反应器以及3#系统的 水解酸化反应器和3#系统的 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然后将1.1中准备好的 浓缩污泥搅拌均匀,依次倒入4个反应器中,每个反应器内初始污泥量均为3 L。
  2)同步启动2#系统和3#系统,连续进入模拟印染废水,每个反应器的 停留时间均设定为12 h,体系温度均控制在30 °C,处理量均为6 L·d−1,2-O和3-O体系的 DO均控制在5.5~6.0 mg·L−1之间。经为期4个月运行后,2套系统出水都达到基本稳定的 状态。
  3)保证进水流量不变,采用阶梯式增加实际废水体积并减少模拟废水体积的 方式,在3个月内将2套系统(system)的 进水由100%模拟废水逐步调整为100%实际废水,中间调整期具体水质比例变化如下:10%实际废水与90%模拟废水混合→30%实际废水与70%模拟废水混合→50%实际废水与50%模拟废水混合→80%实际废水与20%实际废水混合。每种水质条件运行时间为15 d左右,以上所有调整在2套系统中始终保持同步进行。
  以上步骤仅为污泥培养与驯化环节,水质数据不作为本实验分析内容。
  1.3.2 双氧(Oxygen)水协同生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 实验研究
  阶段Ⅰ:将2套系统进水调整为100%实际印染废水后,为稳定进水条件,第11 天开始用浓硫酸将2套系统进水pH均调节至6.0~6.5之间,运行50 d之后2套系统出水水质基本稳定。
  阶段Ⅱ:从第51天开始进行双氧水协同生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 实验。为更直观地比较双氧水协同的 效果,将2#系统定为空白对照组,仅向3-A体系定时定量投加双氧水。
  本实验中的 双氧水投加量和投加频率确定如下:浓度为3 mL·L−1的 双氧水溶液100.0 mL,投加速度为1.67 mL·min−1,投加频率1 次·d−1。投加过程中连续监测3-A 的 溶解氧浓度,另外每天取样检测2套系统各工艺段进出水水质[14]。
  以上运行过程中2套系统的 进水水质均完全相同。
  1.4 取样及分析方法
  每天取2套系统中各体系的 进出水分析,具体水质指标和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聚丙烯酰胺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表1 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1.5 基于 Illumina平台的 16S rDNA 宏基因组测序
  阶段Ⅱ运行的 过程中,在体系2-
  A、2-
  O、3-
  A、3-O内填料上各取1个污泥样品,经浓缩和前处理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14],分析各污泥样品中微生物菌(fungus)群的 种类分布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体系pH变化情况分析
  pH是废水生化处理的 重要工艺参数,常规水解酸化工艺适合的 pH范围(fàn wéi)较宽,一般在6.5~7.5之间[19]。而对于印染废水生化处理体系,当pH高于微生物等电点时,碱性染料会对微生物的 活性造成较强抑制[20]。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并且为了稳定进水水质,本实验经过探索实验后,从第11天开始将进水pH调节为6.0~6.5之间,各体系运行过程中进出水pH变化如图2所示,在阶段Ⅰ和阶段Ⅱ运行期间,2-A体系和3-A体系出水pH均分布在7.5~8.6之间,体系内部呈中性偏弱碱性环境,2-O和3-O体系出水相比水解酸化体系均略有升高,为7.6~8.7之间。

  图2 各反应体系pH变化
  2.2 反应体系中COD去除情况对比分析
  如图3所示,阶段Ⅰ内2套系统出水的 COD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阶段Ⅱ开始向3-A体系定时投加双氧水后, 3-A体系出水COD从阶段Ⅰ期间略低于2-A体系的 状态转变为高于后者,且高出幅度在10~40 mg·L−1之间,而3-O体系出水COD和2-O体系出水COD仍然基本相同;与之对应的 图3中,阶段Ⅱ开始后3-A体系的 COD去除率从阶段Ⅰ期间略高于2-A体系的 趋势转变为低于后者,而3-O体系COD去除率则>2-O体系COD去除率。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上变化是由于3-A体系pH呈弱碱性,而双氧水在碱性环境中不太稳定[10,21],会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包括羟基自由基、过氧羟基自由基、氧气和水[22] 。其中羟基自由基可以非选择性地与废水中的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通过氢键取代和碳碳单键的 加成迅速发生反应[23],破坏其分子结构,而产生的 微量氧气则有助于水解酸化体系中兼性菌的 繁殖和代谢,促进水解过程[24-25],进一步提高废水的 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后续好氧生化处理,所以阶段Ⅱ内3-O体系的 COD去除率>2-O体系的 COD去除率;另外上述水解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污染物的 形态转化,而不是完全去除,这可能是阶段Ⅱ投加双氧水后3-A体系的 COD去除率低于2-A体系的 COD去除率的 原因。此外,对比阶段Ⅱ2套系统的 最终COD总体去除率基本持平,均在60%~70%之间波动,因此,后续还需要对体系pH及双氧水投加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强化双氧水协同生化处理系统整体对COD的 去除效果。

  图3 各反应体系中COD去除情况对比
  2.3 反应体系中氨氮去除情况对比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实际印染废水进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范围在3.7~18.6 mg·L−1之间,图4中2套系统的 水解酸化体系出水氨氮浓度和去除率也一直随进水波动,并且2-A体系与3-A体系氨氮去除率大部分情况下为负值。其中阶段Ⅰ内,2-A体系出水氨氮去除率在−60%~+36%之间,平均为−11.3%,3-A体系氨氮去除率在−35%~+38%之间,平均为−5.8%;主要是因为本实验所用的 实际印染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这些有机氮需要先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自养微生物可以利用的 氨氮[26],从而使得水解酸化段出水中氨氮浓度升高,去除率为负值,良好的 氨化反应是后续脱氮过程的 前提和保证[27];阶段Ⅱ向3-A体系投加双氧水后,其氨氮去除率高于对照组2-A体系,其中前者在-93%~+8.5%之间,平均为−18.4%,后者在−103%~+9.2%之间,平均为−34%,减轻了后续接触氧化段的 氨氮处理压力,这也印证了此前研究人员[28]关于适量的 双氧水可以增加污水中含氧量,从而提高氨氮去除效果的 研究结论。另外2套系统的 2-O和3-O体系在2个阶段内去除效果均较为稳定,且去除率都接近100%,说明本实验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 抗氨氮冲击能力。

  图4 各反应体系氨氮去除情况
  2.4 反应体系中色度去除情况对比分析
  从阶段Ⅰ第11天开始,用稀释倍数法定期测定各体系进出水色度,结果如图5所示。阶段Ⅱ向3-A投加双氧水之后,3-A体系出水色度相比2-A体系波动较大,基本在125~150 倍之间,既有高出2-A色度的 情况,也有低于2-A色度的 情形,但3-O和2-O体系出水色度仍然保持基本相同,在100~125 倍之间。

  图5 各反应体系色度去除情况对比
  本实验中实际印染废水的 色度由多种染料混合产生,且染料种类随生产工艺不同随时变化,主要为偶氮类染料,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在生化处理体系中,芳香族化合物在厌氧和有氧的 条件下都可以被生物降解脱色,其中偶氮染料的 生物脱色主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其分解需要2步[29]:第1步是在厌氧条件下发色基团偶氮键获得电子,被裂解成无色的 中间代谢产物,第2步是在有氧条件下中间代谢产物被进一步降解;因此,当进水中偶氮染料占比较大时,将双氧水加入水解酸化体系后,其分解产物之一——羟基自由基的 强氧化作用可以促进偶氮染料的 化学降解,但另一产物——氧气也可能会和发色基团争夺电子,从而阻碍微生物对偶氮键的 裂解过程[29-30]。所以后续还需要对体系的 pH以及双氧水的 投加量等参数进行进一步的 优化,以期将双氧水分解的 各种产物控制在合适的 范围,进一步提高协同体系对色度的 去除效果。
  2.5 反应体系内微生物菌(fungus)群的 宏基因组16S rDNA 测序对比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双氧水投加对完全生化处理系统的 影响,本实验在阶段Ⅱ运行期间,分别取双氧水协同生化体系以及完全生化处理对照体系的 污泥样品,采用宏基因组16S rDNA测序法, 对这些样品进行微生物聚类与多样性分析,并对各样品中的 微生物具体种类进行了鉴定和解析。
  2.5.1 各体系内微生物聚类与Alpha多样性对比分析
  稀释曲线通常与覆盖度指数结合使用来评价测序量是否足以覆盖所有类群,其中稀释曲线还可以间接反映样品中物种的 丰富程度,当曲线趋于平缓或者达到平台期时就可以认为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所有的 物种。而覆盖度指数的 数值越大,则表明样本中序列没有被测出的 概率越低,本次测序代表样本真实性的 程度越高。结合图6中的 稀释曲线和表2中的 各样品覆盖度指数可知,本次测序对本实验(experiment)各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种类的 覆盖度均较高,可以反映各样品中物种分布的 真实情况。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图6 各污泥样本测序稀释曲线

  表2 各反应体系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
  而表2中的 可操作分类单元数目为微生物聚类分析指标,每一个OTU通常被视为一个微生物物种,体系中OTU 数值越大,表明微生物物种越丰富;而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微生物α多样性的 常用度量指标,Chao1值越大,代表样品中物种总数越多;Shannon值和Simpson值越大,表明样品的 物种多样性越高。比较本实验中各样品的 OTU数目及α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投加双氧水的 3-A体系和未投加双氧水的 2-A体系中微生物的 物种总数基本相同,但后续2套接触氧化体系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3-O体系物种多样性远小于2-O体系,说明3-O体系内的 微生物种类趋于集中。
  2.5.2 反应体系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对比分析
  本实验中所有污泥样品的 微生物在门水平的 种类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对比可以发现,双氧水的 投加对于生化处理体系的 微生物种群类型和丰度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投加双氧水的 3-A体系污泥样品共检出46个菌门,其中的 绝对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这也与LI等 [31]之前对印染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的 分析结果类似。并且3-A体系中2个优势菌门的 丰度分别为36%和18.6%,均高于对照组未投加双氧水的 2-A体系中相同优势菌门的 丰度值。而3-O体系污泥样品则共检出33个菌门,相比3-A体系菌群类别大幅减少,其中丰度大于1%的 菌门所占总比例高达94.8%。从具体种类来看,数量最多的 依然是Proteobacteria,但其丰度相比对照组2-O体系中Proteobacteria的 丰度低近10%;此外3-O体系中位居第2的 则是比例高达15%的 Nitrospirae,其相对丰度是对照组2-O体系中Nitrospirae丰度的 3倍。

  图7 反应体系内微生物菌群组成对比
  以上结果表明,双氧水的 投加可以直接影响水解酸化体系中微生物的 菌群数量,洗脱部分厌氧菌,促进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 富集,有研究[32]报道拟杆菌和厚壁菌广泛存在于染料废水的 处理(chǔ lǐ)体系中,对于染料脱色有一定强化作用。此外双氧水加入对后续的 接触氧化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均有影响,不仅有助于洗脱接触氧化体系中的 部分非优势菌,且可以刺激Nitrospirae的 生长,Nitrospir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为重要的 亚硝酸盐氧化菌,其中的 Nitrospira 为硝化细菌,可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从而促进脱氮。

+86-0533-8299008 1328065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