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多次历经上市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亚股份)终于迎来了上会大考。
据《每日财报》的了解,百亚股份创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的知名综合性企业,可以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个人护理产品,主要涵盖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领域。前段时间,公司还向抗疫前线捐赠了部分卫生用品。
公开资料显示,百亚股份在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先后尝试上市,但均事与愿违。本次公司拟在中小板发行不超过5250万股新股,相较2017年申报时的12833.30万股减少了一半,计划募集资金额度也由上次的3.47亿元下降至3亿元。
存量竞争时代来临,销售模式和渠道制约增长
国内的卫生巾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但行业整体也在迈入存量竞争的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市场渗透率只有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90 年代之后外资卫生巾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厂商增长至1000多家,随着观念的转变提升以及卫生产品的不断普及,卫生巾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到50%左右。
随之市场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国内企业的参与,本土企业迅速壮大后竞争开始加剧,生产厂商逐渐集中,过去十年的时间内生产厂家从2000余家减少至不到300家,渗透率目前也已经升至100%,整个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
目前行业龙头为恒安国际,该公司占据国内约30%的行业市场份额;此外,景兴健护(拥有ABC品牌)、日本的尤妮佳(拥有苏菲等品牌)、宝洁中国(拥有护舒宝等品牌)也分别占据约10%以上的份额,而百亚股份的“自由点”等卫生巾品牌的市场份额仅占不到3%,位于行业第7位前10大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已超过八成。
从百亚股份的情况来看,2016-201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7.38亿元、8.10亿元、9.61亿元和5.73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7115.95万元、6558.09万元、8935.10万元和6913.86万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只有净利润在2017年营收增长的背景下却出现了明显下降。
卫生巾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但近五年随着电商渠道的冲击,商超渠道占比逐年下降,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对于卫生巾这种快消品,得渠道者得天下。由于电商渠道需要大量注资给线上运营、物流、平台等方面,具有资金优势的大品牌更具发展优势。例如尤妮佳旗下品牌苏菲借电商渠道弯道超车,总体市占率第二位,线上销售全国第一。而百亚股份的销售方式主要是经销商模式,而且销售区域非常集中,有七成以上的收入来自西南地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百亚股份已经错失了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8年,百亚股份的卫生巾电商渠道占比仅有6.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渠道建设的竞争中百亚股份已经失去竞争优势。
股权结构问题犹存
2017年12月百亚股份IPO失败,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被发审委质疑发行人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地位。因为百亚股份曾是外资企业,2010年以来搭建红筹结构(VIE架构)计划在境外上市,但随后又放弃这一想法,打算回A股上市。
但公司在2015年放弃红筹架构时,拆除协议控制架构并不彻底,公司2017年上市时的架构实际采用的是半红筹半内资。VIE结构(VariableInterest Entities;VIEs)直译为“可变利益实体”,就是目标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对境内实际经营企业与境外融资主体之间设计的一种协议控制。
百亚股份第一次IPO时的股权结构显示,复元商贸持有公司46.06%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复元商贸由冯永林全资设立,因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视为冯永林。
然而,重庆百亚另外44.85%的股份由境外公司重望耀晖(香港)持有,该公司则由谢秋林和New Horizon间接持股。虽然重望耀晖(香港)由谢秋林和New Horizon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确认函认可冯永林的实际控制人地位,但并没有得到发审委的认可,股权结构问题成为公司IPO流产的主要因素。
为了为这次上市扫除障碍,百亚股份真可谓一番操作猛如虎。招股书显示,2018年7月18日,重望耀辉将持有的重庆百亚股份的6.15%、6.73%、0.47%、4.62%、1.54%分别转让给另外几个股权比例很低的持股公司,包括铭耀资产、温氏投资、齐创共享、通信鹏和通元优科。经过这次转让拆解之后,冯永林的持股权占绝对优势,公司的境外股权转至境内公司,为了保险起见,铭耀资产、温氏投资、齐创共享、通信鹏和通元优科又以确认函的形式委托承认冯永林9.09%的股东大会表决权,至此冯永林拥有了发行人55.14%的表决权。